雷速体育,雷速体育直播,足球直播,篮球直播,网球直播,雷速体育比分直播,雷速体育app下载,雷速体育投注,雷速app下载,雷速体育下注,雷速体育网页版,雷速电竞梅桥镇淝北村的休闲步道上,老人带着孩子散步,脚下是平整的塑胶路,一旁的梅香欢乐小镇游客络绎不绝;
沫河口镇的田野上,4000余亩红高粱褪去青涩,沉甸甸的穗子在微风中摇曳,形成了连片产业带,稳定的订单带来了可观且有保障的收入;
小蚌埠镇的村口超市,村民正用“和美淮上”积分兑换日用品,笑着唠起家常,细数着村里的变化……
秋日的蚌埠淮上区,既有丰收的热闹,也有宜居的静谧。从田间到村口,从劳作到生活,淮上区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每一个鲜活的场景里徐徐开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淮上区立足资源禀赋,跳出“单打一”的传统种植模式,一批“土味”变“风味”的特色产业,让农民在“特色”里找对“财路”。
走进梅桥镇的万亩蔬菜基地,连片的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番茄、生菜等蔬菜长势良好。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准备发往长三角各大市场。
作为传统蔬菜种植区,梅桥镇通过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该镇建设设施大棚3.2万亩,推广设施大棚、滴灌技术、绿色防控等现代化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蔬菜产量和品质,全镇蔬菜年产量达33.5万吨。
“以前种露天蔬菜,靠天吃饭,价格也不稳定。现在有了大棚,一年能收好几茬,收入涨了不少!”梅桥镇淝北村菜农姜大姐一边采摘生菜一边笑着说。
围绕“生态梅桥 蔬果之乡”发展定位,梅桥镇依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发展采摘体验、农耕研学等业态,构建了“红色+绿色+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梅桥镇已吸引研学旅行、休闲旅行人数达41.28万人次。
“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融入现代农业。”梅桥镇党委书记葛充介绍,全镇已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01家,还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水平,让“老把式”变成“新农人”。
科技赋能让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在沫河口镇龙庙村,10个集装箱式的“智慧方舱”整齐排列。走进舱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整齐排列的菌包上,一朵朵形似花朵的金耳在水汽滋润下熠熠生辉。这种素有“菌中黄金”美誉的珍品,原本多在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生长,如今却在淮河北岸的蚌埠成功“落户”。
“每个智能方舱都配备了先进的超声波雾化系统、自动恒温系统、植物视觉感应系统等,能够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完美复刻了金耳、虫草花等珍稀菌菇所需的生长环境。”龙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梦龙表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监控和调节舱内环境,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据了解,单个36平方米的智慧方舱可放置2000个菌棒,单茬产量约4000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单舱年产值可达120万元。
“龙庙村已部署10个智能方舱,首批两个实验方舱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农业的前景。”朱梦龙表示,这种集约化、智能化的新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下一步,龙庙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尝试在方舱内种植其他高附加值农产品,为村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立足资源禀赋,围绕粮食安全、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关键领域,淮上区不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淮上区新增蔬菜大棚1700亩,梅桥蔬菜科技示范园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蔬菜瓜果生产面积8.9万亩,总产量26.3万吨以上,同比分别增长4.2%和5.9%。全区稻渔生产面积达1.45万亩,莲芡渔生产面积1.8万亩。国海创联曹老集安格斯肉牛项目、喜佳农业梅桥甲鱼种质资源场项目和润天农业吴小街甲鱼养殖基地项目投产,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开拓新路径。
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资源。淮上区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走进吴小街镇八大集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绿植成荫,休闲广场上村民们悠闲地聊天、健身。作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八大集村的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验收准备工作。
八大集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依托古村水乡特色,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以产业带动增收,以人才支撑强村,重点推进“高端康养、休闲旅游、都市菜园”三大主体业态,实现了组织、产业、人才振兴,探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八大集模式”。
“通过召开八大集村乡村振兴规划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吴小街镇党委带动、包村领导推动、村书记行动的‘三级联动’模式,并邀请安徽财经大学旅游系专家对八大集村旅游项目进行系统策划,确保八大集村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顺利开展。”吴小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运营如何让“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八大集村制订了“115”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淝水养生地、多彩八大集”整体规划,确定重点推进“高端康养、休闲旅游、都市菜园”三个主题业态,倾力打造皖北知名的乡村康养胜境、休闲观光特色小镇、都市菜园体验采摘乐趣的城郊型农业。
眼下,八大集村委会与安徽研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淝水风”旅游有限公司,启动建设田园康养一期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建设包括接待中心、老年公寓、独立院落、配套设施及景观公园等软硬件设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度假休闲、颐养天年的田园生活方式;与武汉瑞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1100亩莲藕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占地60亩的都市菜园项目已经基本建成、占地60亩的四季采摘项目正在建设中。
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近年来,沫河口镇以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白加黑”道路提升等项目为抓手,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前过节回家,最头疼的就是乡道太窄,会车时总要提心吊胆。”在常州务工的曹顾张村村民曹文忠感慨道:“现在好了,路面加宽了,开车回来再也不用发愁了。”据了解,今年沫河口镇投入专项资金对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已完成16.5公里道路拓宽工程,将原先4米宽的路面拓宽至6米,惠及8个行政村。
目前,沫河口镇已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田间生产路也完成硬化。“现在下再大的雨,农资也能直接运到地头,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四铺村村民刘兴桃高兴地说。
今年上半年,淮上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产入库项目5个,完成入库投资18044万元,同比增长16.8%。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固定投资2186万元,曹老集肉牛养殖项目完成投资2466万元,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完成投资8939万元,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投资4453万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淮上区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
小蚌埠镇创新构建的“四级网格”治理体系,科学划分“镇—村(社区)—网格—分片网格”四级架构,由乡镇主要负责担任一级网格长,班子成员包联二级网格,村(社区)书记负责三级网格,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社区工作者、协理员等500余人担任网格员,整合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11类职能,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截至目前,小蚌埠镇已累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田间沟渠清淤等民生实事1200余件,办结率达100%。
为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小蚌埠镇还以“和美淮上”小程序打造“党建引领、积分赋能”治理新模式。将志愿服务、环境整治、调解邻里矛盾等基层治理事项细化为60余条可量化标准,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行为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米面粮油、超市代金券等实物,搭建起“行为量化—积分累积—物质激励—文明养成”的治理生态链。
通过线上推行智能审核、云端公示,线下设立“积分超市”,小蚌埠镇3500余户家庭参与积分认证,累计兑换积分3万余分,带动1万余名群众参与到消防安全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基层治理活动中,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淮上区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2024年组织联系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区63个村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研究确定2024年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个,严格落实“四合一”整顿举措,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方案,选派4名驻村帮扶,稳步有序推进验收。同时,全面开展村“两委”班子中期评估,由20位区级领导带头、组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逐村调研,采取“听、测、谈、看”四位一体方式,按“好、中、弱”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开展村级党务督查4轮,整改问题23项。
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上,淮上区制定出台《2024—2026年村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淮上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工作方案》,建立后备力量信息库,全区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25人,普通村“两委”后备干部83人,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擂台比武”、组织赴宁波市镇海区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落实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如今的淮上,产业兴旺势头强劲,生态环境愈发优美,基层治理有序高效,每一个变化都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淮上区正以一往无前的劲头,书写更多关于奋斗、收获与幸福的故事,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让乡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尤靖文 通讯员:高迪 图片由淮上区委宣传部提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